病理科共建服务


没人干、没人会、没学生学”—这是中国病理科的现状。
 
  被“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称为“医学之本”的病理科,在中国正沦为不受重视的“辅助科室”。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待遇”,也跟以下几点原因相关:


“没人干”—病理科医生自身价值不能展现

  收费过低一直被病理界所诟病。随着病理技术发展,三甲医院基本采用自动化仪器设备包括和脱水机、常规染色机等,成本比以往大幅度升高,然而收费标准却始终不变。更让大多数医生都难以接受的是,病理收费中医生的诊断费用几乎为零,对比其他科室,一个影像专业新设备如PET-CT可以收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接受一次疑难病理会诊的费用只是150元。
现行的病理诊断收费标准已不能充分体现病理医师的技术与劳务价值。


“没人会”—基层医院能力呈“孤岛效应”

  地市级和基层医院的对病理会诊的需要很迫切,确实跟自身能力欠缺有关。2011年,原卫生部开展远程病理会诊平台,从申请会诊医院和专家会诊结果看,二级甲等医院初诊意见与专家会诊意见的符合率仅为35%,市级医院诊断的符合率仅37%,而县级医院诊断的符合率只有26%。
  


“没学生学”—病理科不受重视

  病理科医生抢手却又不受重视,很多病理科被划分在大检验科里,仅有的空间就一两间房,位置则紧挨着洗手间和走廊拐角,让许多想要从事病理科的学生“打消念头”。
病理科的现状在中国已经维持了多年,一直从未方法真正解决这些难题。


  安必平(重庆)病理诊断中心 首批卫健委批准的医疗机构,在政府的监督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利用自身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条件,结合当地病理科现状,双方合作共同推进科室、医院的发展。


我是有底线的